今日播報!梁章鉅故居如何體現古代園林美學?
建筑是人類運用科學手段和一定的美學理念,所創造出來的滿足生活需要的人工環境。在鋼筋水泥的建筑叢林中,園林是這叢林里不可缺失的花園點綴。人們運用技術手段在一定的區域內通過對自然景物的主觀改造,形成符合大眾審美的自然景物。園林可以說的一種特定的自然景物。
(相關資料圖)
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的體現,園林建設深受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的建園思想中,深受儒家“禮樂思想”的影響。園林建設既講究植物造景的色彩搭配,同時也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宋代開始逐漸成熟的古代園林技藝,明清時期更是達到鼎盛,這篇文章將從一位清朝大臣的故居中探討我國古代園林美學。
一、梁章鉅和他宅邸的歷史淵源
梁章鉅出生于公元一七七五年,處于清朝干隆年間,明清時期是私家園林的大發展時期,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得到充分的發展。中國園林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他是處于一種對大自然的追求,是心境與客觀事物的吻合,講究自然美與人文美。
1、梁章鉅的一生——儒雅的政治家
梁章鉅出生于書香門第,母親在他小時候就非常注重他的文化教育,四歲開蒙讀書,加上他本身“幼而穎悟”,九歲時便博覽群書,著詩論作。二十歲中舉人,二十八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開始他的從政生涯。“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后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這是他的好友王淑蘭在賀聯中概括的他一生的經歷。
梁章鉅先后就任于江蘇、甘肅布政使,廣西、江蘇巡撫等職務,每到一處恪盡職守,全心為民,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與擁護。他還是主張禁煙的人物,當年英國人在廣東沿海推行鴉片貿易,中國百姓深受其害,他第一個上表朝廷提出禁煙,并提出“收香港為首務”的主張,回來他積極配合林則徐禁煙。
2、辭官榮歸故里,著文與建園并進
梁章鉅在一八三二年辭官回歸故里,榮歸故里后從事詩文著作其中最出眾的貢獻是在楹聯創作方面,被稱為楹聯學的開山之祖。梁章鉅祖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當他辭官榮歸故里的時候,這時的福州文化繁榮,嶺南派的園林樣式初具雛形,私家園林造型典雅,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比如,衣錦坊的“水榭戲臺”和小黃樓等。
梁章鉅故居是從陳壽祺手中購得,他是翰林院庶士,陳壽祺過世后,小院無人打理,家人便想賣掉,這時的梁章鉅剛好看上這座老宅,便以合適的價格購得。梁章鉅在這座小園里精心設計,親自監督改造,最終形成了這座極具把玩的私家小園林,這座位于黃巷三十六號的“私家小院”一直保留至今。
二、梁章鉅故居的動靜美學
中國古代園林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宮廷建造的皇家園林,一種是社會個人的私家園林。而古代的私家園林往往是一些文人雅士所做的園林庭院,也可以說是文人園林。作為以文人為主要游園的人物主題,園林建設方面多少會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以天人合一,中庸之道貫穿于園林造園景觀的方方面面。
1.以小見大、借景生情
從破土動工到園林基本成園,大約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在一八三三年梁章鉅的小園竣工了。如何在面積不大的小園里體現出更多的景色呢,梁章鉅的這座私家園林給出了答案。
梁章鉅的私家園林大量運用了借景的建造手法,在這座小園里運用了大量的石材,怪石林立,假山重疊,渾然一體。假山的隔絕,使人們在園中從閣樓到涼亭就要多走出一段路來,而這段路上布置了多種園林小景,使人有種峰回路轉,跋山涉水之感了。
“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梁章鉅故居中以小見大,這種建設手法,突破了小園有限的空間,在這有限的空間里創作了豐富的景色,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這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的一部分。
中國古典園林通過空間的巧妙布局,使園林具有“納千頃之汪洋,受四時之浪漫”的特點,梁章鉅故居的小園中,通過園林小品的巧妙布局,使觀賞者能身在園中而心在自然的奇妙感受,以小見大,借景生情,使園林中的景象結合,游走于亭臺樓閣間,即可坐觀萬景得天全。
2.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營造——天人合一
文人的思想與審美是影響園林營造手法的直接原因,在我國古代文人思想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對其影響深遠。儒家和道家雖主張有所不同,但他們有一個極為相似的特點,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方面孔子提出:“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道家提出:“道法自然”。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建園思想。
從梁章鉅的故居中,我們可以隨處看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天命觀。梁章鉅故居以山水為核心,將人工建造之美與自然之美有機結合。在故居的藏書閣與小黃樓之間穿插營造了許多的山水景物,假山層疊而又不給人壓迫感,小路婉轉而又不使人感到厭倦,“悠然意遠而又怡然自足”,這是對小園景色的最好的概括。
其實縱觀我國的古典園林,無論是在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中還是在別具一格的私家庭院里,這種儒道兩家的“天人合一”觀念無不有著深刻的影響,從古代的宮廷,廟宇建筑中能深刻的體現出儒家的倫理觀念,這些建筑往往有著嚴格群體安排。
在園林建設中,對道家思想的影響更加深遠,古典園林的建設者們,為使園林更加貼近自然,竭力采用借景分境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間中創作出無限的景色,體現出景有限而意無窮的園林意境。
三、故居中的點睛之筆——水元素
在我國古典園林的中,水元素往往是園林中的點睛之處,人類本身具有親水性,而水自身又有動與靜的有機結合。“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銀月滾金球”,自古以來都有把水比作玉帶、明鏡的說法。梁章鉅故居中另個一重要的園林元素就是水。
1.故居里的明眸——“水鏡”
在梁章鉅的故居中,水體是安靜的,在小園的建設中,水是圍繞涼亭與樓閣環繞排布的。靜水也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獨特的美學,這種靜水和西方的建園思想完全不同,在西方的園林建設中往往采用噴泉,這種水是燥的,不適合我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美。
中國的古典園林,靜水不等于死水,這種靜水行靜而神動,碧波平靜如鏡,令人靜神沉思,反省自身。“既皎而澄,可以燭須眉”。靜水的另一種作用是做水鏡,這種用靜水做水鏡的設計方法為中國園林所獨有,日本的枯山水則是中國園林建園技藝傳播到日本后才興起的。
景物沿水體布局,又以水體為鏡面做鏡面反射,晨曦皎月,藍天白云浮于水面,倒影清麗,光影變幻。這種獨特的園林美給人一種畫中游的錯覺。“臨池有堂,回欄曲檻……嫣然有致”。靜水之景若遇到徐徐清風則波光連連,水鏡倒影隨波紋婉轉猶如夢境。
2、水鏡中的精靈——魚之樂也
水景的布局促進了園林景物的整體連貫。靜水的設計可使游人斂神靜心,但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者們仍遠遠不滿足于這些意境創作。在靜水中散養魚類,觀魚兒嬉戲給游園的人群增加一種歡快的樂趣。梁章鉅的花園里有專門的觀魚游樂的場地,在水系中專門建了一座拱橋,梁章鉅在拱橋上刻著“知魚樂處”四個大字。
“知魚樂”本身出自莊子的一篇文章,“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是莊子在文章中經典的辯論,梁章鉅作為文人出身的政治家,晚年又沉醉于著書立說,關于魚之樂的觀點,可能更傾向于莊子的觀點。
觀魚樂處,更體現了園林建設的天人合一思想,魚兒出游從容,人觀魚兒出游,自身也能感悟到大自然的道理,生活中便能活的更加從容?!?strong>倏爾遠逝,往來倏忽似與游者相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記載了他在野外游玩時的樂趣。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者們竭力把大自然的景物濃縮到一定空間的小園里,一滴水中觀滄海,一粒沙中看世界。
總結
從梁章鉅故居的山水布局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深受儒道思想的影響,山水的布局,建筑小品的設計無不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天命觀,這種特殊的建園思想使中國的古典園林在世界建園史上獨具一格。
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離不開文人雅士的代代相傳與發揚。在梁章鉅故居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自然灑脫,從“知魚樂”到園林建設的娛樂,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占有,又充分尊重了自然的發展規律,在自然萬物的寧靜歡愉中陶冶人的情操,到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也是中國園林的美學所在。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典園林賞析》
2.《中國建筑藝術論》
3.《小石潭記》
4.《淺析山水畫與古代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