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訊:意大利漢學家畢羅:要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就離不開書法
2022年7月8日,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府——廣州美術學院在公眾號宣布,意大利著名漢學家、書法家和書法史研究專家畢羅被該校特聘為教授,與此同時,該校還專門成立以畢羅教授為核心的中外書寫文化與美術交流研究中心,培養書法史研究與書法文獻翻譯方向的人才,致力于促進中西方經典文化藝術的傳播與交流。畢羅教授將于2023年開始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消息一出,海內外學界反響熱烈,畢竟研究中國詩詞乃至俗文學的西方漢學家很多,但專門研究中國書法的卻十分罕見。當一切喧囂歸于平靜,南都記者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見到了畢羅教授,其時他在廣州已經生活了半年多。
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意大利著名漢學家、書法家和書法史研究專家,中國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二王”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他潛心研究書法二十余年,曾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中國社科院研修,兩次訪學復旦大學。主要從事書法學、銘刻學與寫本學、美術文獻研究與翻譯、中國古代詩歌、符號學等領域的研究,使用意大利語、英語、漢語三種語言出版了多部著作,如《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孫過庭〈書譜〉研究》)、《Li Bai, l"uomo, il poeta》(《李白其人其詩》)、《Protecting the Dharama through Calligraphy in Tang China:A Study of the Ji Wang shengjiao xu》(《以書護法——〈集王圣教序〉研究》)和《尊右軍以翼圣教》等,并在德國《華裔學志》、中國《敦煌研究》《唐研究》《中國書法》等國內外權威刊物發表了多篇論文。
01
(資料圖)
萬物畢羅
站在南都記者面前的畢羅教授瘦削挺拔,目光炯炯,除了意大利男人的帥氣與文藝之外,還多了幾分儒雅。有報道稱畢羅的名字取自《莊子·天下篇》中“萬物畢羅,莫足以歸”,畢羅卻對南都記者說,這個名字并非出自他本人手筆,是一位在意大利認識的中國朋友臨時起意幫他起的?!?997年我還在讀大學一年級,對中國的民俗和文化完全不熟悉,更不知道中國人起名字有什么講究。我跟那位中國朋友說了我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時,他就說,不不不,你得叫‘畢羅’,那時候我對‘畢羅’二字沒什么概念,后來跟一些學養深厚的中國人交流時才知道‘畢羅’有著深厚的歷史含義和哲學含義,它不僅在《莊子》里出現,連《詩經》也有‘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的詩句?!f物畢羅’,聽上去很有包容性,非常符合我的性格,所以我特別感激他。說起來,畢羅是我本名Pietro的諧音,而Pietro在意大利語里是‘石頭’的意思,石頭與石刻也有一定的關系,也算是冥冥中注定了我后來從事石刻研究的緣分?!耙换?0多年過去了,”畢羅“這個名字被畢羅沿用至今,但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卻早已消失在人海。
畢羅應南都記者要求在其中文專著《尊右軍以翼圣教》的扉頁題簽,只見他熟練地以中文和意大利文題簽。只見中文繁體字豎排寫道:“***女史指正 義國畢羅敬贈“,行書書寫,內容得體,上下款齊全,完全符合中國古代文人贈書落款的格式?!傲x(義)是正義的義,畢竟我是意大利人?!鳖D了一下,他又補充說,因為一大堆行李和書還在從意大利寄來廣州的路上,而他的印章就在這批行李上,還約了下次見面補上蓋章。
意大利漢學家畢羅教授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其身后是他收藏的碑刻拓片。
02
書法行走
畢羅對南都記者說,他對漢字的感覺可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996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第一堂漢語課上第一次看到中國漢字的時候,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種神秘的文字。雖然課本上的漢字是印刷字體——宋體,嚴格來講不算書法,但依然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刺激: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圖案、這樣的形態、這樣的布局,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學都覺得這種文字非常漂亮,非常有魅力?!闭n余時間,他和同學們還自發地描摹課本上的漢字。
畢羅見識到真正的中國書法是在1998年下半年,他第一次來到他心中一直向往的神秘國度——中國留學。在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的半年時間里,他最喜歡逛書店買字帖和看大街小巷的燈箱,那時候的燈箱不象今天這樣幾乎全是電腦設計出來的字體,而是工匠雙鉤或臨摹出來的書法字,非常漂亮。畢羅要學習中國書法的想法也在北京得到了熱情的回應,很多書法愛好者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翱上麄円淳氼侒w,要么練柳體,我都不喜歡?!?/p>
直到這次中國留學生涯結束回到意大利,畢羅才遇到了他真正的書法老師王承雄?!澳且荒晡?2歲,王承雄老師40歲;我最喜歡歐體,而王老師擅長歐體,這種緣分真是妙不可言。我私底下從不稱他為王老師,而叫他Maestro Wang,因為我們之間經常用意大利語交流,用中文來講就是‘王夫子’?!?/p>
王承雄在中國書壇并非泛泛之輩,他曾獲過上海市首屆楷書大賽三等獎,目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專攻小楷,取法晉唐,氣格高古,靈動灑脫?!巴醴蜃印卑旬吜_帶進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的大門,二十多年間,師生之誼從未間斷?!爸钡浆F在,如果有什么筆法上的問題,我會通過微信把我寫的字發給他,他會指點我注意哪里的結構、筆畫,他的意見通常都很具體,我每一回都有收獲?!皳?,《尊右軍以翼圣教》的書名就是”王夫子“題簽的。
畢羅教授使用意大利語、英語、漢語三種語言出版了多部著作。
從喜歡書法到遍尋名師學道,從掌握書寫技巧到研究書法有成,畢羅的書法之路可謂一步一個腳印。除了做研究外,畢羅至今仍堅持每天濡墨練字,經常臨的帖里除被他稱為“初戀“的《九成宮醴泉銘》之外,還有《集王圣教序》《曹全碑》《乙瑛碑》,甚至包括《嶧山碑》和《石鼓文》?!拔移匠ER《集王圣教序》的時候常用純狼毫,但寫楷書、隸書和篆書時卻習慣用純羊毫。我覺得寫字是生活中最有趣的事,也是真正最讓我開心的,最讓我有成就感的。當然研究也是一種創作,可是對我來說,能夠寫出比較像樣、比較好看的字所能帶來的樂趣才是最大的樂趣?!?/p>
畢羅教授的行書作品。
畢羅對于書法的癡愛還表現在他的一切旅行都以書法為主題。2018年起,他在《書法》雜志連載了十幾期的《書法行走——一個西方人游覽中國書法文化》,讀者足不出戶,也能跟隨著他的腳步逐一觀摩國內主要的書法勝跡。據悉,四川人民出版社將在2022年底把這些文章合集付梓,取名《書法行走二十年》?!斑@本書算是給我過去二十幾年書法行走生涯畫上句號?!?/p>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畢羅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張中國地圖,上面插著近20面小旗子。畢羅笑著說,這是我們根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查到的中國書法調研目的地,“我們中心的研究團隊都要去到當地進行深度調研,綠色代表待去,紅色代表已去?!?/p>
畢羅辦公室墻上的中國地圖上插著近20面小旗子,都是其研究團隊將要開展嘗試調研的書法勝跡所在地。綠色代表待去,紅色代表已去。
03
“書圣“粉絲
畢羅對王羲之情有獨鐘,他曾經撰文《王羲之與達芬奇:兩個中西美術傳統的象征》,把王羲之比作東方的達芬奇,把《蘭亭集序》比作《蒙娜麗莎》。這種中西融通的視野和不拘一格的想象力讓他一下子就“出圈”了。畢羅對南都記者表示,王羲之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并非他首次提出,早在1930年代,著名漢學家喜仁龍就持這樣的觀點了,他只是進一步把王羲之的地位具象化而已?!暗绻覀兾鞣饺艘陀^地去評價《蘭亭集序》,就必須得拿一件在西方享有同樣的文化地位的作品去做比較,我覺得最直接的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如此這般地把王羲之的地位具象化,西方人才能一下子意識到他的高度。畢竟不是每個西方人懂得欣賞王羲之的筆法、筆勢和藝術感覺,因為這需要一個訓練過程,但他們一聽到《蒙娜麗莎》就會明白如何進行對標和定位?!睹赡塞惿吩谶@里成了衡量的標準?!?/p>
他還透露,《蘭亭集序》最早的西方譯本不是英語,而是拉丁文。1879年,上海有位叫晁德蒞的意大利人,寫了一本《中國文學教程》,書中第一次把《蘭亭集序》翻譯成了拉丁文,介紹到海外?!八?,今年10月,正在太空執行任務的意大利女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國際空間站行經中國上空時,在社交媒體引用《蘭亭集序》中的名句來表達她俯瞰寰宇時飛揚的思緒。這在我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碑吜_目前正致力于蘭亭詩集的研究,意大利文《蘭亭詩集研究》書稿已經交給出版社排版,估計明年年初會在米蘭面世。
2019年畢羅受邀赴浙江省紹興市參加在會稽山下舉行的“蘭亭雅集”,成為曲水流觴的一位詩人。
因為在研究王羲之及其書法藝術方面取得的矚目成績,作為“書圣“迷弟的畢羅成為了中國“二王”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2019年春天,他受邀赴浙江省紹興市參加在會稽山下舉行的“蘭亭雅集”,成為曲水流觴的一位詩人。他當場揮毫寫下自作絕句:
初游斯圣地,
未感有傾心。
俯仰十春過,
西東豈不吟?
參加蘭亭雅集的畢羅當場揮毫寫下自作絕句:“初游斯圣地,未感有傾心。俯仰十春過,西東豈不吟?”
面對面
重塑書法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南都:你在《尊右軍以翼圣教》這本書里用了跨學科的視角來研究中國書法史,你希望這本書達到什么目的?
畢羅:這本書可謂我2010年因研究孫過庭《書譜》而涉足中古時期中國書法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以來的研究成果的一次總結,它跟我以前寫過的其他書和論文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說我在2006年出過的一本意大利文的書,叫《李白其人其事》,通過對李白的生平和詩歌進行搜集、研究和翻譯,我不但明白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是既豐富而又復雜的,而且還了解到唐朝社會多層面的文化現象,這讓我后來在研究《集王圣教序》時變得更敏感,或者說帶著注意更多細節的心理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除了對書法史進行比較傳統的研究以外,我這幾年還關注了一些中國古代文化的其他領域,如此一來,我才能對書法文物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了一個比較宏觀的視角。在這種視角下,我考慮的問題與細節可能比一般做書法史研究的學者要復雜多樣。因為現在對書法的理解基本上就是用毛筆寫詩或者題字,但是在古代,書法是一門和社會有非常密切關系的藝術,它甚至具有政治作用,譬如《集王圣教序》碑。所以,我寫《尊右軍以翼圣教》包括我研究書法的其他的一些課題,一方面是要研究書法的人意識到書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是有著很復雜的歷史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關注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要讓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人,尤其是漢學家意識到書法在中國古代社會當中的重要地位,讓他們明白要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就離不開書法。因為書法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文人“正式出面”的一種行為,你不把它考慮進去,很多歷史現象就會看得不夠準確。讓我高興的是,最近在西方比較權威的學術刊物刊登了一篇關于我的英文版書籍《以書護法——<集王圣教序>研究》的書評,文章不乏贊美之辭,看來西方漢學界確實意識到了這本書里關于古代書法文化的探索的意義和重要性??偠灾?,我的目的就是要讓書法的文化含義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對它進行一個重新定位:明確書法不僅僅在藝術領域中占用重要地位,而是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乃至整個中國文明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畢羅教授即席揮毫,寫下“南方都市報”五個大字。
南都:中西方學者在面對同一個對象時研究的路徑和觀測點是不同的,你覺得你跟中國本土學者的書研究的區別在哪里?
畢羅:作為西方學者,與中國學者做研究的一個明顯區別在于,西方學者在使用文獻的時候,需要把漢語原文的詞語翻譯成自己母語或者其他通用的學術語言。但這種轉譯給我帶來了很多我認為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具體問題。因為一旦要把原文很多詞組術語具體化,我必然會觸及到許多人容易忽略掉的細節。像我提出的對“世”“民”二字關注的研究成果,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它們能夠出現在《圣教序》里是非比尋常的。那么多中國人臨過《集王圣教序》,卻沒能留意到這兩個字之間的關系。但是一旦要認真地把它翻譯成外文,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就回避不了它了,一定要把它解決。我覺得這種困難對于西方人來說其實是促進很多研究突破的,或者說問題意識的起點。
另外一個問題是學術規范。西方有傳統漢學的背景,很多漢學家對查詢文件、整理文件、使用文件的要求非??量?,這源于他們非常尊重中國傳統文化。他們對文獻的要求非常高,特別講究版本、???,也就是說,你在讀文獻的時候是不是把所有的基本文獻都參考了,是不是讀到最好的版本。如果有某個文獻出過其他語種的譯本,也必須得去參考。所以我在研究《集王圣教序》的時候也都去瀏覽了英文、德文和法文的譯本。像玄奘法師的傳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一個德文的翻譯很有意思,還沒出全,因為它是一卷一卷地出,從1991年開始的,到現在還沒出全。但幸虧《圣教序》和《述圣記》兩卷已經出了,所以我三年前買了下來。雖然我沒學過德文,但是我依靠詞典以及問懂德文的朋友基本上把翻譯的含義了解了。主要是了解其中的注釋,看它怎么解釋典故和術語,事實證明,這個版本對于我的研究而言很重要。如果沒有西方漢學這種學術氛圍,我有可能不會做得這么嚴謹。
畢羅教授表示,自己收藏的拓片都是可能對研究書法史有幫助的、有代表性的或者有歷史意義的。
收藏金石碑刻拓片的初衷是為了做研究
南都:聽說你收藏不少金石碑刻拓片,在你的收藏當中,有哪些藏品是最難得的?此間有沒有一些難忘的經歷跟我們分享?
畢羅:我一直認為練習和研究書法看實物很重要,而且我不是收藏,我是收集。我收集的都是可能對研究書法史有幫助的、有代表性的或者有歷史意義的一些拓片,主要是墓志還有碑銘。
我第一次買的拓片是跟當時正在研究的孫過庭有關。那時我還在天津工作,空余時間喜歡逛當地著名的古玩市場——沈陽道。逛古玩市場時,一般眼睛都是向下看的,我走著走著,咦,看到某個路邊攤有張拓片上的兩三個字寫得很不錯,于是停下來,順著拓片往上看,哇,原來是盧藏用的隸書拓本,你知道我那一刻有多激動嗎?盧藏用是跟孫過庭學過書法的,我覺得是撿了個大漏。還有一次是在2005年,我跟當時的女朋友從杭州坐火車去上海。上海南京路有一家叫做朵云軒的拍賣公司,那里的三樓在賣拓片,我經常去。我那次去看到有一張整張的《集王圣教序》,感覺品相不錯,但有點貴。當時我還沒有開始關注這方碑,只知道這方碑很重要,所以有點猶豫。我的女朋友是澳大利亞人,是一名工程師,她其實并不懂書法,但她覺得我應該買下來,理由是既然我要研究書法史,而且也知道這件拓片很重要,就應該花這個錢。最后我就買了下來,年底帶這件拓片回到意大利后,還讓它在拿波里國家考古博物館、那不勒斯東方大學與中國歷史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合辦的大型唐代文化藝術展亮相,把每位觀眾著實都“驚艷”了一把?,F在說起來很有意思,也許我跟《集王圣教序》的緣分從那時就開始了吧。我寫過兩本書,一部英文的,一部中文的,都是關于《集王圣教序》。再后來的2008年初,我在日本東京一家名為“南陽堂”的舊書店又買了《集王圣教序》拓片,那個品相很一般,也不貴??上?019年再去時,“南陽堂”的招牌已經變成皮膚科診所了。
畢羅教授對廣州的印象最深的是這座城市的綠化特別好,天空格外藍。
廣州的綠化很好,天特別藍
南都:因為遍尋書法勝跡,你的足跡已經遍布中國。那么問題來了,你去過最多的城市和待的時間最長的城市分別是哪里?
畢羅:中國那么大,我去過的中國城市算多嗎?!應該說我是去了很多跟書法有關的城市,所以美其名曰叫“書法行走”。我呆的時間最長的城市應該是杭州,因為我在那里的兩所高?!袊佬g學院和浙江大學都留過學。除了杭州以外,在天津待的時間也比較長。去的次數最多的城市可能是上海,那兒有我的書法老師,而因書法研究去得最多的城市應該是洛陽和西安。
南都:請問您第一次來廣州是什么時候?您對廣州的印象如何?
畢羅:我第一次來廣州是2008年,那時候我在天津工作,負責天津境內的意大利建筑物修繕項目,當時廣州的沙面也有一些建筑需要修繕和開發,所以我和一位意大利建筑師飛過來開會,會后在廣州專家的帶領下逛了一下沙面。之后2014年和2019年,我還來過幾次,每次感覺都不錯。我對廣州的印象最深的是這座城市的綠化特別好,天空格外藍,“花城”果然名不虛傳。
南都:不知不覺間,您在廣州美術學院執教快半年了,現在感覺怎么樣?
畢羅:這次來廣州教書,為我了解中國南方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平臺。今年4月底5月初,當我踏上廣州這片土地時正值夏天,對我而言,適應廣州夏天又濕又熱的天氣還有一定的困難。我和廣州的朋友逛了一下天河區、越秀區、荔灣區,明顯感受到廣州和中國其他大城市有很大的區別。除了那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外,廣州老城區的市井氣息也是很吸引人的,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尤其是留存于越秀區和荔灣區繁華鬧市中心的一些歷史古跡,譬如懷圣寺,也叫光塔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后最早創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之一。此外,廣州周邊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小鎮,我去過幾個,有機會的話還想多去走走。(俗話說食在廣州,你對廣州的美食有何評價?)我不愛吃海鮮,更喜歡面食,所以對廣州美食沒有特別感興趣,不過廣州的早茶有幾款點心不錯,譬如鮮蝦紅米腸。當然啦,每次有朋友來訪,我一般會帶他們去珠江新城的意大利餐廳打牙祭,那里的意大利披薩做得比較正宗。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統籌:劉煒茗 黃茜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黃佩琳
題簽:曹寶麟
攝影:N視頻記者 鄒衛
視頻:N視頻記者 鄒衛 阮增豪 實習生 陳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