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門:頂級藝術家的工作室都長什么樣?
巴斯奎特生前工作室 ? Meridian Capital Group/Sylvester Zawedzki
一則海外新聞引起了小編的注意,從街頭走向國際的涂鴉藝術家巴斯奎特生前的工作室正式對公眾開放租賃。這是一個擁有挑高天花板和多個天窗的開放式閣樓空間,租金為每月60,000美元,一次性至少租10年。關于此次租售,董事兼獨家經紀人之一約翰·羅施 (John Roesch)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很樂意將這座建筑保留在藝術界?!?/p>
【資料圖】
2022年,巴斯奎特生前工作室所在二樓的內景 ? Meridian Capital Group/Sylvester Zawedzki
這則新聞讓我注意到藝術生產中常被人“忽視”的一處——藝術家工作室。要說一個藝術家最大的作品,工作室應該算得上其中最大的一個?
畢竟這是各位藝術家們一天中待得最長時間的地方,是他們思考、創作、對話、釋放情緒、聚集靈感的私人空間,經由他們親自動手打造,一枝一葉、一桌一椅全都按他們的心意擺放在相應的位置,便于他們進行創作與休憩。
瓊·米切爾在她的維特伊工作室1983年 ?瓊·米切爾基金會
六角彩子工作室 圖源:六角彩子
藝術家們對于空間總是有著自己獨特又精妙的感知。這一方經由本人親自動手布置的小天地,將塵世喧囂隔絕在外,每一次創作過程中產生的能量與伴隨著的掙扎,以及期間迸發的奇思妙想全凝聚于此了。
1981年在巴黎的畫室里畫中國水墨畫。塞爾日·蘭薩克(Serge Lansac)拍攝。?趙無極基金會
朱德群在他的巴黎工作室,攝于2010年。這位藝術家于2001年獲授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勛章。? Jerome Huffer/Paris Match
相信大家在線上或線下的各類渠道都能充分地一睹藝術品的風采,對背后的創作者也略有耳聞。畢竟我們可以在美術館、畫廊、拍賣行預展里看到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從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藝術史書籍、批評家撰寫的藝術評論中了解他們的生平和創作經歷。
瓊·米切爾 《無題》 200×150cm油畫 畫布1967年
成交價:6526.1萬港元
蘇富比香港2021秋拍
六角彩子 《無題ARP20-013》 2020年
成交價:2,898,000港元
富藝斯與永樂拍賣聯合呈獻“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
趙無極 《29.09.64.》 油彩 畫布(藝術家單幅畫作拍賣紀錄) 230×345cm 1964年
成交價:278,000,000港元
佳士得香港春拍——“二十/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
朱德群 《海岸》
成交價: 4,080,000港元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慶典拍賣會
觀察藝術家的工作環境、生活近況,也給大家提供了另一個了解他們藝術創作的維度。通過這些風格迥異的空間,讓大家看到更多元、更新鮮、更立體的藝術家們,也能從中汲取靈感,為以后自己的家園建設“添磚加瓦”。
01
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房間內景? Tetsuya Miura
大大的長方形窗子,把屋外的景色盡數囊括,使得這扇窗戶就像掛在家中的一幅風景畫。而且隨著四季的流轉,畫面隨之而變。
一窗看盡四季 ? Tetsuya Miura
這里正是奈良美智位于栃木縣的工作室兼住宅,而這間在社交平臺上出鏡率超高的房間是他的書房。
坐在窗前的奈良美智 ? Tetsuya Miura
奈良美智用來畫畫的工作室是一個空曠明亮的白色空間,入口一扇灰色的推拉門上貼著可愛的涂鴉。房間采用大白墻+水泥地的基礎配置,除了正在創作的作品, 墻上還貼著各種照片、小尺寸的作品,形形色色的玩具擺件,以及一黑一白兩個經典復古Kit-cat鐘表,十分童趣。
用來畫畫的工作室內景 ? Tetsuya Miura
02
水鄉深處有館設
周春芽的上海工作室占地八畝,原址是一片已停用的鄉村工業廠房,由建筑師童明傾力改造。建筑三面環水,南沿馬路,遍布香樟苗圃、葡萄莊園、蘆葦魚塘,冷冽的清水混泥土材質與周邊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完美融合。
工作室在總體上被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既有雜草生長的野趣式庭院,也有簡潔利落的設計師家居。平常遭受忽視的農村景觀通過建筑的方式表達出來, 并很好地融入到文化藝術活動中。
內景 圖源:ArchDaily
03
一個巨大的生產工廠
村上隆在日本有三個工作室,最大的繪畫工作室附近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和一片住宅區。外形像個谷倉,外墻是米色的鋁片。這里有一項原則,是“在與作品展示的地方相同的空間里制作”,因此,工作室的基調是像美術館一樣的白色。每天有許多人在這里同時開展工作。
村上隆@工作室,位于日本國埼玉縣三芳町。 圖源:知日
除了專職的工作人員以外,打工的學生也很多。他們懷揣著熱情,在認真地工作。圖源:知日
工作室內的村上隆個人空間。圖源:知日
村上隆是一位公認的工作狂。在日本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工作室睡覺,臥室竟然是紙箱造的。圖源:知日
正如藝術有不同的流派,藝術家的工作室也是千差萬別。還有大山里的工作室,在花園里的工作室,把廠房用作工作室……斯是陋室,確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正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畢加索在他的工作室內 圖源:網絡
培根的工作室,以凌亂著稱 圖源:網絡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制作人John Miró工作室內景Ludovic Maisant/Hemis.fr,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這一個個空間,讓我們感知到各位在“神壇”上的藝術家也是如你,如我,如大家一樣的“打工人”,只不過他們混的是“藝術”這碗飯。
以上藝術家工作室是否讓各位讀者看得盡興?快動動手指,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我們吧!只要一個“想”字,我 們將定期 探訪一位藝術家工作室,與其對話,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為大眾展現更真實、鮮活又有趣的藝術家群像,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編輯|張詩溦
校對 | 嘉琪
圖片、資料|瓊·米切爾基金會、趙無極基金會、六角彩子、佳士得、Meridian Capital Group/Sylvester Zawedzki、IG@michinara3、tjapan、Tetsuya Miura、知日、紐約時報、網絡、本刊資料庫
【版權聲明】本微信登載的聲明原創內容均為《收藏·拍賣》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