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報】音樂的西流,阿拉伯音樂促使歐洲音樂擺脫宗教束縛邁向轉型和革新
音樂是如今現代生活特別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關于音樂的起源,其實在幾千年前的歷史舞臺當中就出現過,眾所周知,歐洲音樂在人類音樂史發展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是眾多學者在研究古希臘以及西歐地區音樂在社會上地位的時候,卻忽略了阿拉伯音樂對歐洲音樂的影響,歐洲中世紀音樂之所以能夠擺脫宗教的束縛從而迎來近代的曙光,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阿拉伯音樂的影響。
(相關資料圖)
一、上古時期,阿拉伯地區的音樂是原始的,原始的祭祀音樂和勞動音樂構成了阿拉伯音樂的主體,樂器是阿拉伯音樂發展史上必不可少的存在
阿拉伯位于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說到阿拉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其數字文明的發明,可以卻鮮少直到其音樂的發展,阿拉伯是一個多樣性的社會,居住著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公元7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上過著游牧生活,伴隨著伊斯蘭教以及其他宗教勢力的擴大以及影響,在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已經開始形成。
在上古時期,阿拉伯地區的音樂是原始的,不被世人關注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上古時期的阿拉伯音樂是真實存在于人們生活當中的,原始的祭祀音樂和勞動音樂構成了阿拉伯地區音樂的主體,后期商隊的出現,也造就了后期另一種音樂形式的出現—胡達。
對阿拉伯音樂發展影響最深刻的是波斯地區的音樂,波斯地區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就已經出現關于音樂的記載了,就連最早的豎琴也是起源于與波斯相鄰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這些地區在被阿拉伯人統治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相對發達的文明,并在7世紀以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阿拉伯文化繼承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音樂發展方面也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原來居住在此的古埃及音樂、也由此遭受到了阿拉伯化、伊斯蘭的沖擊,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同樣,阿拉伯音樂也受到了已經成熟的古埃及文明的強烈影響。
在阿拉伯蒙昧期間,樂器已經成為阿拉伯音樂發展史上一種必不可少的存在,比如:烏德,烏德在受到波斯樂器巴布爾德的影響后逐漸發展而成,成為阿拉伯地區最受歡迎的弦樂器之一,這件樂器在公元前十世紀傳入中國并逐漸發展成了現代的琵琶。
歐洲的魯特琴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當初歐洲人首次接觸烏德的時候,就十分喜愛這種樂器,后來經過有關愛好者的傳播在歐洲逐漸興起并最終演變成了魯特琴,魯特琴成為當時歐洲中世紀在巴洛克時期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
而對于伊斯蘭教音樂,很多人由于文化觀念的影響,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伊斯蘭教是禁止音樂的,但是伊斯蘭教在當時并沒有明確的禁止音樂的誕生以及傳播,相比于把上帝看的至高無上的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統治歐洲音樂的發展,然而在伊斯蘭教時代,阿拉伯音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阿拉伯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促使了音樂題材多種多樣,樂器的種類也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增加,而歐洲音樂從近代邁向現代發展過程中,其音樂形式和風格受到了阿拉伯的影響
傳統的阿拉伯音樂在奧斯曼時代得到了社會以及民眾的重視,到了伍麥葉時代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被稱為阿拉伯古典音樂的之父的穆斯吉爾就生活在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當中,國王以及民眾都十分的關注音樂藝術的發展,這很好的促進了后期音樂藝術在阿拉伯的發展。
在阿巴斯王朝時期,阿拉伯音樂藝術達到了“黃金時代”,音樂的曲調、形式、節奏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促使了音樂題材多種多樣,樂器的種類也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增加。
甚至在阿拉伯學院,還專門設置了音樂課程、音樂專業,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音樂學者研究的隊伍日益擴大,從客觀角度上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發展,并帶動了社會經濟,為傳播阿拉伯本土音樂文化奠定了基礎。
后來,伍麥葉王朝在進入西班牙后,逐漸取得了統治地位的阿拉伯人,開始將這一先進的文化帶入該地區,促進了其文化的發展,在阿拉伯音樂史上掀起了一股熱潮,進一步推動了音樂的創作和表演。
而歐洲音樂從近代邁向現代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受到了阿拉伯音樂藝術的影響,阿拉伯音樂對中世紀歐洲的音樂不僅體現在對歐洲音樂形式和風格的影響,更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音樂對于歐洲音樂而言,起到了推動作用,他推動了歐洲音樂的轉型和革新。
在歐洲音樂受到阿拉伯音樂影響的諸多證據中,我們還可以看見法國游吟詩人派與東方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還有些相關學者認為do re mi的唱法是起源于阿拉伯而不是歐洲,在記譜方面,阿拉伯人要比歐洲人早上一個世紀,歐洲的絕對音樂記譜法觀念,產生于接觸阿拉伯音樂以后。
阿拉伯樂譜記譜法起源于他們對希臘音樂理論的了解,無論是歐洲還是阿拉伯,音標記譜法的創始人都是來源于樂器演奏家,早在中世紀歐洲人使用這種記譜法之前,阿拉伯就開始存在各種各樣利用字母來熟記音標的記譜法。
西班牙和拜占庭這兩座城市是阿拉伯音樂傳入歐洲的兩條重要路線,通過以下這兩個地方,原本傳統封閉的歐洲開始接受更多來自神秘東方的音樂風格和傳統樂器,后期的歐洲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音樂理論體系,促使歐洲音樂發展勢如破竹,但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十二平均律已經發展到了巔峰時期,隨著歐洲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已經不能滿足于傳統的歐洲音樂,而是開始追求新穎的樂曲風格。
三、傳統封閉的歐洲開始接受來自神秘東方的音樂風格和傳統樂器,推動了歐洲音樂的轉型和革新,為歐洲文藝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17世紀和18世紀,西方的古典音樂受到阿拉伯音樂的影響最為明顯,但是最先產生這一影響的是阿拉伯樂器,阿拉伯樂器對西方音樂的影響從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和部分歐洲王國時期就開始了,當15世紀阿拉伯人撤離全歐洲的時候,阿拉伯樂器幾乎遍布了整個歐洲,為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埋下了堅定的文化基礎。
西班牙的民間音樂以及其他音樂與阿拉伯音樂有存在著很多相似的 地方,直到今天西班牙人仍然在使用阿拉伯樂器“杜弗”,這是阿拉伯音樂文化的延續,“拉巴布”作為伊斯蘭教的代表性拉弦樂器,在歐洲等地區廣為流傳,并在中世紀時期傳入歐洲,成為如今小提琴的鼻祖。
公元前1600年是巴洛克時期,可以說是歐洲音樂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文藝復興成為巴洛克時期音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巴洛克時期可以分成早期、中期、后期,剛開始的40年是巴洛克音樂風格剛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作曲家手動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力從舊的音樂題材中解放出來,力圖創造更富有表現力的音樂形式。
19世紀末期是歐洲音樂的浪漫主義時期,在這段時期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這個時期的作曲家依據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個性特征作為作品的主體風格,借此音樂表現出他們內心豐富的感情,到了19世紀中后期,受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國家出現了運用民族音樂語言創作的音樂家。
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主要是印象主義音樂家以及歐洲音樂發展的多元化,到了二十世紀的時候,歐洲音樂發展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段時期內的歐洲音樂流派有很多,出現了微分音樂、偶然音樂、噪聲音樂等等。
從8世紀到9世紀,阿拉伯人熱衷于將希臘文翻譯成阿拉伯文,并從中學到了管風琴的技術和知識,特別是在9世紀到12世紀,阿拉伯人將已經被歐洲人遺忘的水壓式管風琴傳入了歐洲,這對歐洲后期的文藝復興無疑產生的巨大的影響。
阿拉伯音樂從樂器演奏方式、歌曲唱法、記譜法等多種聲部音樂等形式對歐洲中世紀以及以后的音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所以在其傳入其他地區的時候只有與當地的民族文化、政治、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延續其生命力 。
阿拉伯音樂正是在傳入歐洲以及其他民族音樂融合過程中才產生新的音樂,展現了阿拉伯音樂獨特的魅力,他對歐洲音樂乃至世界音樂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重要貢獻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和肯定。
參考文獻
《世界民族音樂概論》
《阿拉伯音樂史》
《歐洲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