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亮點!現代版“清明上河圖”!出自廈門農民之手
戀戀老手藝
翔安農民畫
美麗的鄉土味
(資料圖)
農民畫是一種通俗畫
多為農民自己制作和
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
風格奇特、手法夸張
有“東方畢加索”之美譽
《繡美生活》(2015年中國農民畫優秀獎)
《廈門國際奔牛節》(入選“2013年華東六省一市中國農民畫展”)
其范圍包括農民自印的
紙馬、門畫、神像
以及在炕頭、灶頭、山墻和檐角
繪制的吉祥圖畫
農民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
更是一種文化記憶
形象生動地記錄著
社會變化發展的軌跡
翔安農民畫是農民畫的杰出代表
作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翔安農民畫源于傳統民間壁畫
傳統題材主要有佛祖圖、神仙
天將、羅漢、龍鳳等吉祥圖案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
翔安本土農民畫家——陳珠庭
從小嶄露天賦
1963年,陳珠庭出生于翔安馬巷。5歲那年,他患上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只能待在家里,由奶奶看護。奶奶多才多藝,坐到哪繡到哪,陳珠庭覺得神奇,也經常用木炭在地上畫魚畫鳥,童趣涂鴉。
上小學時,走路不方便的陳珠庭,只能坐在座位上不停地畫畫。同學們看到陳珠庭的書本,都驚訝不已——每本書的空白處,密密麻麻畫滿了圖畫,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農村廟宇、屋檐、窗花,在他筆下仿佛醒轉,栩栩如生。
那時的陳珠庭在村莊里已經小有名氣,鄰居要做新婚喜慶的被面枕套時,都來請他畫繡樣。不管是什么樣的要求,陳珠庭都可以畫出來。
有一回,村里一位知識分子拿著一本書對他說:“如你能夠在兩個時辰內把封面畫出來,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标愔橥ギ敿撮_畫,大約一個小時就完工。那時的陳珠庭,朦朦朧朧地覺得自己長大后能當個畫家。
“土法”學畫畫
大姐要出嫁的時候,陳珠庭跟著去供銷社買毛巾和布匹。剛走進大門,他就看到了玻璃櫥子里放著一排排的小人書,有《閃閃紅星》《雞毛信》等。連環畫的表現手法,和他原來畫繡鞋、畫門楣、畫花鳥蟲魚,完全不一樣。
這之后,他每天放學都要拖著病腿走很遠的路去供銷社看小人書,學習人家畫人物的線條、動態、背景等。
陳母養了一些雞和鴨下蛋,本來是要給陳珠庭補身體的。陳珠庭舍不得吃,征求了母親同意后,提著雞鴨蛋和供銷社的工作人員協調,換到了那套小人書,每天在家里臨摹。
陳母看孩子頻繁作畫,極費紙筆,就讓木工做了個扁筐,用篩子篩出細沙,將木頭磨出尖頭,畫在沙子上,畫好便用手抹平,這樣就不用重復去買紙。
陳珠庭的技藝開始突飛猛進,不畫都覺得缺點什么。
名畫家上門造訪
1973年,陳珠庭上小學三年級,才剛10歲。有一天,他放學走出教室,就被同學團團圍住,簇擁著往前走。聽說是位叫“梁金城”的畫家,專門從蔡厝騎自行車來找他。
梁金城穿著染過色的衣服,面帶微笑地站在柿子樹前,對著他招招手,說:“小孩,你把手上的那張畫給我看一下?!标愔橥ミ@才鼓起勇氣走過去,輕輕遞上剛剛畫的一幅畫。梁金城慢慢展開,贊許地說:“這張畫得很好,但你可以把人物再畫大一點,線條、造型都要細致勾一下,構圖也要重新規劃?!?/p>
后來陳珠庭才知道,梁金城是個名畫家,他聽說有個小孩子畫人物畫得很好,心生愛才之意,這才尋訪而來。
初中畢業后,陳珠庭到馬巷討生活,正好碰到梁金城帶著兒子去學雕塑。雖數年不見,梁金城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陳珠庭,他語重心長地對陳珠庭說:“你跟藝術很有緣分,要好好堅持畫下去?!?/p>
這期間,陳珠庭為謀生到處奔走。但只要一有時間,他和梁金城便經常約在馬巷碰面,學習了不少技藝和手法。
描繪翔安生動畫卷
1990年,陳珠庭與同村女子陳良花喜結良緣。有了賢內助,陳珠庭的進步更快了。隨著翔安大舉開發建設,陳珠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他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生活了數十年的地方正在發生一場巨變。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感,令他熱血沸騰,他想要畫一幅關于翔安的“大畫”。
為了這幅畫,陳珠庭幾乎走遍了翔安的山山水水。但是,素材有了,要以什么方式呈現,陳珠庭陷入了僵局。他想起曾經看過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于是把所有的照片全部洗出來,重新構思作品。他希望在這幅畫作里,充分體現翔安這些年來發展的縮影。
經過半年多的創作,這幅從翔安隧道一直描繪到翔安最北部新圩鎮的畫作終于面世。18米長的農民畫作品《翔安春色》,獲得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一等獎,并在國內畫壇引起關注,被譽為中國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翔安春色》局部
畫技突飛猛進的同時
陳珠庭也在不斷思考
他意識到,新時期的翔安農民畫
不應再局限于田間地頭的耕作
而應該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
畫出更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他開始博采眾長
學習各種畫派的技法
并融入農民畫的創作
除了保留傳統文化
和藝術創作的本色外
也更努力探索傳承形式
陳珠庭作品《家園》
陳珠庭作品《抗疫》
陳珠庭畫在海蠣殼上的十二生肖
2018年2月,陳珠庭被評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翔安農民畫”代表性傳承人。
2021年底,“吾土吾繪”陳珠庭農民畫畫展在廈門市美術館展出。陳珠庭選送的80多幅農民畫作品,都是深入生活的創作,生動地展示了當地民風民情,以及自然風光等,受到觀眾喜愛。
現場采訪中,陳珠庭動情地說:“翔安是畫鄉,希望可以長江后浪推前浪,把翔安的藝術發揚光大,一代一代傳承下去?!?/p>
文:楊秀暉 攝影:洪希達
(廈門晚報)